VV升学帮

标题: 资深女班主任: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好习惯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2-3 11:41
标题: 资深女班主任: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好习惯
    一位语文老师,从教十多年,长期担任小学低中年级的班主任。她发现,老师和父母就像圆上的两个点,虽然都是以孩子为圆心,但彼此之间还是缺乏充分的沟通。并且,老师也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每个父母深入交流。
    她说,虽然自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学老师,但教过那么多孩子,见过那么多家长,处理过那么多孩子成长中的大小事儿后,特别希望和家长们分享自己的一点心得:小学里,我们到底希望孩子们能培养哪些好习惯?自己对家长的三个“小小愿望”又是什么?




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好习惯
    1.社交能力
    积极的态度、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最可贵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她每天来学校时脸上总挂着笑容,不管同学或者老师和她讲话,她都会笑着露出两颗大门牙,温柔可爱地回答。
    她担任班级卫生委员以后,和每个同学都沟通得特别好。她提醒别人时,会很亲切地说:“某某,你过一会儿再玩好吗,把你负责的地扫一下吧”。如果同学在做作业,她会很贴心地说:“你在忙啊,那我先帮你做你的卫生区,你写完了咱们再一起做。”
    其实关个灯、扫个地、擦下黑板耽误不了多少时间。赶上班里有活动,主动承担任务虽然会付出时间和精力,但是孩子在准备过程中,和同学沟通、与家长协作,他们的收获同样也会很大。孩子的好性格和社交能力就是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我教过的很多遇事比较“阳光”的孩子,父母待人处事也是心平气和的,他们通常比较配合老师的工作,对老师给出的建议会有恰当的反馈。遇到问题时,也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说到孩子在学校的社交问题,总有爸爸妈妈问我:老师,我的孩子在家里从来不说学校里的事,他有朋友么、孤僻么?
    有的孩子对朋友有着很高的标准,所以看起来高冷一些,这是孩子的个性特点所致,但是只要他认定谁是他的朋友,就会对他“掏心掏肺”的好。但如果想让孩子打开交往面,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家长和老师的示范。
    其实,很多孩子在社交上的一大障碍,就是不好意思和老师、和不熟悉的同学打招呼。所以,我会特别有意识地给他们做示范。
    比如我会主动和孩子打招呼,不管他有没有和我打招呼;我在楼道里遇到同事,会主动打招呼“早上好”“你好”;当我需要孩子帮忙时,我也会讲“某某,不好意思麻烦你一下”……
    这些都是对孩子的示范,有了我们成人的带动,孩子们也不把“打招呼”当成是难为情的事了,自然交往面就逐渐打开了。

    2.责任心
    把孩子当成一个能自我负责的人来看
    我教过的班上有个孩子,能力非常强,做事很少丢三落四,完成作业和班上的事儿也总是井井有条。
    原来,他的妈妈从小就锻炼他,拿洗澡举例子,幼儿园开始就让他自己洗澡。他一开始洗得很慢,也不干净,甚至洗着洗着就玩起来,但是妈妈能坚持鼓励他、教他,孩子就逐渐掌握了这项技能。
    以此类推,所有孩子能办到的事,她都教孩子自己去做。孩子的能力就越来越强,也逐渐学会了为自己的事负责。
    其实,在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经常丢三落四,这主要是源于爸爸妈妈的不信任,过多地包办。所以,我会多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负起责任”来。
    比如收回执,如果孩子忘记让家长签字,我会让孩子放学时手里拿着笔和条子,让接自己的家长补签;如果是签了字,但没有带来,我一般也不让家长送来,而是会让孩子在学校把回执抄写一遍,放学时让家长补签。
    如果是那种不可复制、又要交的很急的回执,家长确实需要跑一趟,但我也会建议家长回家后,可以向孩子提出“索要补偿”,让孩子替家里做一些事,来“补偿”爸爸妈妈的额外付出。
    孩子丢三落四,通常是缺乏计划性,或者是性情急躁。我们可以对症下药,比如每天让孩子对照记事本把所有作业按学科分好类,打开摞到一起,方便第二天收作业;还可以让孩子对照课表自己收拾书包,减少包办……
    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即使一开始做的不好也没关系,在慢慢摸索和家长的指导下一定会进步的。

    3.专注力
    课堂上,专注力比智商更重要
    经常有家长和我抱怨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好动、静不下来,问我怎么办。其实,男孩子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天性好动。当然,现在女孩子的“战斗力”也不输于男生。
    这方面,我看到的很多实际情况是,孩子的好动和周围的环境有关,比如:
    家里经常开着电视、电脑,形成干扰
    没时间陪孩子,让手机、iPad做孩子的“小伙伴”
    在家对孩子管得比较严厉,不让玩游戏,造成孩子“躲”到学校玩
    爸爸妈妈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很好动,有没有遗传的可能……
    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做一些努力去改进。
    如果和遗传有关,那么对孩子就要更加宽容些。这里,建议可以多用“正面强化”的教育方式——孩子做的好时给予表扬,并逐渐延长专注保持时间。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个“成长计划”,甚至进行一些积分奖励。
    还有就是表扬要具体,学学这样的说话方式:表扬具体的做法+对比+我们自己的感受。
    比如,孩子能做到10分钟不玩东西,完成了设定的小目标,家长可以说:“你能管住自己的小手10分钟,比起以前可真是有进步,爸爸看到你的努力,真为你高兴。”
    神奇的进步就是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

    4.抗挫折能力
    一帆风顺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乘风破浪才是孩子成长的正确轨迹
    有一次考试下发试卷,一个学生拿到试卷就哭了。同学问他你考多少分啊,他觉得同学是在故意挑衅他,抡起拳头就打了同学。在他的眼中,同学的询问就像一根针刺破了他自尊心的气球。
    我后来对他的家庭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他的家里也是棍棒教育,而且家长把分数看得很重。孩子缺乏自我排解压力的能力,产生了很强的挫败感,攻击行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所以我们常说,教育上最难的不是孩子,而是改变爸爸妈妈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面对挫折,我们可以教孩子建立一种“仪式”。先给自己“洗脑”,告诉自己方法总比困难多,然后再想办法去解决,还可以向他人求助。
    孩子还要具备一项本领,就是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我今天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很有挫败感,我很难过。当自己把情绪进行命名并表达出来,就是一种宣泄。
    我们还可以帮孩子找到适合他的发泄方式,前提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比如:撕撕废纸,在空旷的地方跑一跑,去KTV“嘶吼”一番。找到方法宣泄,孩子的压力就出去了。

    5.阅读习惯
    语文成绩、语文素养和阅读量成正比
    我们班有一个“大师”,这是同学对他的爱称。因为他特别有学问,还不是那种死读书的孩子。他平时书包里总装着几本书,在学校快速把作业写完就开始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说来也很神奇,他的作业正确率很高,尤其语文字词基本不错。其实想想,孩子看书时能与生字一次次地见面,读多了自然就掌握扎实了。
    说起培养阅读习惯,其实家庭的氛围特别重要。如果爸爸妈妈都是捧着手机的低头族,孩子也许就会成为电脑游戏迷。
    在这里,我特别希望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读书时间。这个时间里,大家都看书,可以亲子共读,可以就书的内容自由讨论,总之,就是让读书成为家里的“保留节目”。日积月累下来,孩子的收获会很大。
    孩子一旦开始玩游戏上瘾,家长必须引起重视,可以用“置换法”来引导孩子一点点戒除。即想玩10分钟游戏,至少要运动15分钟,看书15分钟以后才能玩。
    我们要注意强化孩子在运动和读书中获得的快乐,但要“不着痕迹”,比如:“你和小伙伴在楼下玩得不错呀,我在家里都听见了。”“今天读的这本书给我讲讲吧,我没时间看。”
    阅读和运动的快乐将逐渐替代游戏,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学识。



    除了分享培养习惯,老师还要和爸爸妈妈说说在心里藏了很久的三句话:
    1)我们都是孩子的榜样
    我曾经任教的班级现在已经升入高年级,很多孩子都用上了手机,开通了微信。谢谢他们的信任,把我加入了他们的学生小群(无家长)。
    加入这个群后,我观察了一些孩子们用手机的行为:有的孩子很晚还在用手机,而有的孩子从不发言……
    后来我了解到,孩子使用手机的习惯往往和爸爸妈妈很相似:爸爸妈妈是“低头族”的,孩子也是,比如把手机偷偷带到被窝很晚还在“聊”,而家里平时活动、阅读比较多的,大人小孩玩手机都没那么起劲……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晚上学习时,妈妈都拿一本书陪在我旁边。我问她,你怎么不看电视啊?妈妈说:你在学习,我要是玩去了你心里多不平衡啊!
    其实就是这样,孩子不会看家长说得有多动听,恐吓得有多么骇人听闻。在孩子眼里,我们大人都是榜样,自己的爸爸妈妈尤其是榜样。

    2)想法不一样很正常,多沟通
    孩子在学校最信任的是老师,在家里最信任的是家长。如果家长和老师互相说对方坏话,孩子将会变得无所适从;但与之相反,如果相互补台,孩子会进步神速。
    有一次,一个孩子的班干部头衔被取消了。后来,孩子妈妈主动和我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既表达了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又表达了对学校这么做的理解。我从和她的交流中了解到,有些问题不同立场的人看法是不一样的,彼此的理解和宽容很重要。
    发生了什么事,家长多和老师沟通,当老师知道家长对孩子这个成长事件的重视,心里也会暖暖的,会更有动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3)信任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学会向老师求助
    教小学低中年级,我的手机里不时会收到家长发来的信息:老师,告诉某某我晚点接他;老师,某某生病了,您让他多喝点水;老师,您想着让某某把外套脱了......
    看到这些时,我是很无奈的,因为上一秒我记得这件事,下一秒班里出点什么状况我就很可能忘掉。与其这样,我们不如培养好自己的孩子知冷暖,或者写个提示卡片放在笔袋里。最重要的是,要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多的“不放手”只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老师还经常收到家长发来的这几种棘手的信息:孩子打闹时受伤;自己磕碰没有处理伤口;东西不见了……
    其实发生这三种情况,如果孩子在学校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往往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还有,如果老师能带着孩子在伤后马上去医务室,有需要时马上联系家长,孩子的伤情会得到很大的控制。
    因此,一定要告诉孩子,遇到困难要找老师。如果由家长找老师反映情况或者追究责任,已经错过了孩子的黄金教育期,而且最终还是要告诉老师的,何不锻炼自己的孩子学会求助呢?

    其实选择老师这个职业,真的是选择了用良心工作。我非常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的感觉,单纯、快乐,以后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会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欢迎光临 VV升学帮 (http://vvsx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