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zmm 发表于 2017-5-16 17:25:13

被无知父母毁了的15岁少年,从优等生转变成杀人犯!!!


在心理咨询室,一位14岁女孩的妈妈对心理医生说:
我女儿上初二,从小就是乖乖女,成绩也很好,但从上学期开始就完全不听话了,非常叛逆。在家里跟大人对着干,说她两句就大发脾气;在学校喜欢跟同学打架,成绩一落千丈,一年时间已经换了4所学校了。因为去年孩子爸爸去世了,所以我想补偿她,给她花高价报辅导班,物质上想方设法地满足她,没想到换来这种结果。
同样在这间咨询室,14岁的女儿对心理医生说:
其实爸爸去世对我没那么大影响,我的伤心早就过去了。我不听话纯粹是因为妈妈管得太多了,让我很烦,我才跟她对着来!

不知道这位妈妈到底是“呕心沥血”到何种程度了才让女儿如此反感,以至于非要“自我毁灭”才痛快。

这个案例倒让我想起了一件趣事:

表弟今年23岁,我姑姑经常说他叛逆,不听话,这个调子已经唱了十多年了。
有一天,表弟要回宿舍,我和姑姑两人送他。
远远地看到一家水果店,姑姑问:“要不要给你买点水果?”
表弟很干脆地说:“不用了,我不想吃。”
过了两分钟,姑姑说:“还是给你买点水果吧!”
表弟更快地回绝:“不用!”
走到那家水果店正门口,姑姑说:“多吃水果身体好,给你买点吧?”
表弟不耐地“啧”了一声,说:“你烦不烦!”言毕快步走了。
姑姑听到表弟的话,顿时暴怒:“小兔崽子,皮痒是吧!”然后转过头对我说:“你看你看,这多不听话,太叛逆了。”
我全程目睹了两人的互动,不禁莞尔,然后沉默。
我问姑姑:“假如你是想给一个朋友买水果,对方拒绝了,你还会坚持要买给她吗?”
姑姑不假思索地说:“当然不会。”
“那你为什么非要给表弟买呢?”
姑姑坚定地说:“水果对身体好啊,他应该多吃。”

事实很明显:是家长的控制欲造就了孩子的“叛逆”。
无数家长跟我询问,自己的孩子不听话、顶嘴、叛逆,该怎么办?这些孩子,有两岁多的,有七八岁的,有十几岁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应有尽有,不管是哪个年龄段,家长都在烦恼孩子的叛逆。
为什么会有叛逆这个词?因为“叛”的是家长的命令,“逆”的是家长的意志。这个词本身表达的是家长的绝对权威,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人格上的不平等关系。

完全不叛逆的孩子是怎样的呢?

在江苏泰兴,曾经有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中生,一直是班级前五的他深受老师喜欢。在同学们眼中,他脾气非常好;在父母眼里,他乖巧听话,从没顶过嘴。
老师们说,他有非常好的家庭教育。每天放学回家后,要先找到父亲恭恭敬敬地喊一声爸爸;写作文,父亲要先改一遍,再让他誊抄一遍,如此就成了一篇范文;禁止看闲书看小说,禁止外出,禁止去同学家。
这个高中生回忆起自己最后一次在外玩耍,还是小学的时候在河边玩石子。
他对父母做到了绝对服从。
成年后的他,按父亲的意见选了大学专业,在父亲安排的国企上班,娶了父母认可的妻子,并按老人的要求生了一个孩子。
他过着普世认可的“有车有房有妻有子”的圆满生活。
直到有一天,他成了一桩惊天悬案的杀人凶手。
15岁那年的一个晚上,这个优等生逃出教室溜到一间网吧,想看一会被父亲禁止的小说,却发现自己没带钱。于是,他就回家拿钱。快到家的时候,他经过了一排别墅区。漆黑的一片豪宅,只有一户有微弱的灯光。这灯光突然照亮了他的思维,啊,这里住的都是有钱人。
他灵光一闪,决定进去“劫富济贫”。正当他爬上花坛向里张望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喂”的一声,转过身,中年女主人在一米之外喝问他,“小崽子,你是谁,你想干嘛?”
他非常惊恐地想要逃走,大脑一片空白。女主人的喝问还在继续,他突然想到“完了,完了,这件事不能被我爸知道”。他慌地去捂女主人的嘴巴,却换来更大声的呼救。情急之中,他掏出了口袋里的弹簧刀,捅了下去。一刀一刀,直到74刀之后,女主人的声音彻底停止了。
这件罪恶掩藏了14年,他从没安心睡过一觉。14年后,被逮捕的时候,他说,最害怕的不是杀人,而是怕被父亲知道。
完全不叛逆的孩子,因为对家长的绝对服从,也暗生了对家长的绝对恐惧。这种恐惧完全占据了他大脑的带宽,剥夺了他的思考力。假如他能够迟疑哪怕一秒的时间,根本不会发生这样荒谬的惨剧。
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
在中国,家长对孩子最擅长的就是发号施令,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而每一个命令都是引发反抗的根源。没有命令,就没有叛逆。

真正高明的父母,懂得张弛之道,不会要求孩子一味服从自己,更不会抱怨孩子叛逆。

著名教育学者,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呢?
她从不违背孩子的意愿去强制要求孩子做什么。在家里,一家三口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在孩子才几岁的时候,就定期开家庭会议,三人互提优缺点和意见,以便日后改进。甚至为了孩子学画,特意空出一面墙给孩子涂鸦。这个从小得到了比同龄人更多尊重和自由的孩子,一直在学业上表现良好,懂事礼貌,人格健全,从来没有叛逆过。
父母这个身份,是赋予我们保护孩子的脆弱,给予他们安全感的责任。但是太多的父母,把责任当成了对孩子的绝对权威和统治,动辄限制,呼喝,暴怒,打骂。
如果哪一天,我们中国的家长都懂得像对待一个成年人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么天底下将再没有人抱怨孩子“叛逆”了。
阿拉伯世界最伟大的诗人纪伯伦有一首诗是《你的孩子》,非常美妙而有哲理,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天性,有他的人格。
孩子的人格好比一棵树苗,假如家长时刻干涉和管制,那么无异于在这棵树上左砍一刀,右砍一刀。有的树比较脆弱,他的生命会早早消亡;有的树比较坚强,但最终会成长得伤痕累累。
只有放手让孩子的人格自由发展的园丁,才能收获一棵健壮而又生机勃勃的大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无知父母毁了的15岁少年,从优等生转变成杀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