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区里的阶级斗争,一次中产阶层内部的疯狂碾压事件
昨天晚上我看见朋友圈有人发出了这么一篇东西,大意是:成都攀成钢片区的万科·金润华府一极具优越感的业主,为争夺成师附小望江校区优质教育资源,写文联合片区内望江锦园、望江水岸同样具有一定优越感的业主,抵制“年收入50万以下,无金钱也无权利”的“低素质”楼盘业主孩子与自己孩子同校。集合了社会精英的小区和收入水平较低的小区争抢学区房,阶级优越感油然而生,就差公开说:“你们这些穷鬼凭啥跟老子抢”了。公开信中这位优越感十足的金润华府业主号称居住在内的业主大部分都是生意人,另外望江锦园、望江水岸的则是省直机关管理层业主们,这篇赤裸裸的号召权钱交易的文章已经恶臭到让我怀疑是高级黑的地步。我搜了一下,这个片区的房价,大多徘徊在2万/平左右,虽然高于成都的平均价格,但是相对于乐天圣苑、环球汇天誉等均价超过24000元/平左右的楼盘来说,也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敢问这位业主的优越自信感从何而来?这次抢学区房事件,把中国中产的“底裤”都给扒了!我们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学的都是谦让、宽容、善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美德,可现实教给我们的,是不得不去争抢、阴谋、失态、睚眦必报不顾他人的卑劣。这些事的起因很简单,开发商为了抬高房价,承诺了不存在或者有问题的学区房,大家都知道,现在买房子,大多为了孩子上学,哪个开发商不抓住这个痛点来营销呢?于是就造成了一家好学校十几个小区都在卖,可学校资源就那么点,承诺无法兑现,业主们投诉无门,只好各个小区之间你争我抢,谁有手段、有关系、有财力,谁家的娃就能上好学校,人民“火并”人民,一次次上演。你奋斗了十几年,好不容易优雅地踏入中产阶级,最终还是活成了当初自己不齿的样子。在他们看似光鲜的外表下,其实是疲惫而小心的灵魂。一方面向往真正上层社会的生活,一方面坚守着自己那点有限的蛋糕,生怕被下层的人给抢了去。还要警惕着一步走错就掉出中产队伍,沦为社会底层。名为中产,其实可怜。当然,对于这事也有人说:这篇从家长邦流传出来的公开信就是一篇高级黑的文章,是附近的某小区因为去静坐示威还是没读上想读的学校而写的挑拨离间的文章。真假我暂时不发表评论,网络热点事情的反转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很容易打脸。就这件事而已,我觉得核心点主要在于这几点:中产阶级的焦虑症与高房价这篇文章虽说自说自黑,令人啼笑皆非。但也充分了反映了中产阶级目前的焦虑.而这个阶级的内部斗争,已经到了一个极其残酷的阶段。因此,我们也就能理解此事件中多个小区集中互怼,只为竞争一个学位而不惜洋洋洒洒抛出千字文。因为那是一种优渥的资源。生物进化论告诉我们,人存在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对资源的占有,占有的资源越优质、资源越多越好。学区房的本质就是这种优质资源。要知道学区房是体制内产物,而体制内绕不开高考,因此采取从“高中-初中-小学”倒推逻辑来聊学区房似乎也没毛病,即普遍观念会认为好的高中会影响初中,好的初中会影响小学。这以上海升学率的统计数据来做比例,看一下中产阶级为何为学区房而疯狂:
从这个表中,包括赫赫有名的四大名校和八大金刚。上海中学,一本率接近100%,16年清北录取了55人,要知道清北在上海每年共录取200出头,一个学校占比达1/4,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一本率97%,而上外附中,虽清北复交录取人数比不上四大,但部分毕业生的去处基本是被耶鲁、哥伦比亚这样的常春藤录取,还有被斯坦福、牛津、早稻田、港大这样的世界名校录取,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人会参加国内高考或保送,成绩也很突出。这些牛校的生源是从哪里来的呢?来看看上海的初中。
上海初中有一个特点,民办初中整体比公办要强。四大八大总预录人数的前10名里公办初中就只有静安的市北,总预录人数101人,这些数据几乎都是市北的理科班贡献的。虽说上海滩民办初中整体要强于公办,但单从区内来讲,静安区和长宁区的公办还是要强于民办的。静安有撑起公办半边天的市北初,还有静教院和市西,静教院是九年一贯的学校,其小学部在静安区也是一梯队。初中的厮杀根源又在于小学。我们来看小学。民办公办都有一些顶尖的学校。
小学是家长们争夺的主战场,每一所小学又因其教学特点吸引着对娃有不同需求的家长,比如世界外国语小学优势就在于外语;爱菊小学的艺术特色是其最大优势;逸夫小学以数学特长闻名;上外附小,是一路学霸到常青藤的起点。那么,总体来看,上海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比情况是怎么样呢?
从以上数据可以简单看出:1、优质校招生规模相对而言偏大(可能是由于社会期望和扩建);2、优质资源占比1/5,也就是10个小孩,有8个无法享用优质资源;没有任何人比中产阶级更明白教育的意义,他们就是不断从一轮又一轮的考试中击退自己的竞争对手,取得不错的学历,这些学历、知识、能力等软实力让中国大部分的中等收入人群都享受到了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在经济学上被称之为路径依赖,既然你已经通过学习取得了现今的生活地位,那么你也有冲动让你的下一代去延续你的生活成长方式。在这样的思维下,学区房的价格被年年推高:
另一个更残忍的现实是,随着二胎的开放,孩子的竞争对手也会越来越多,我们看下上海过去这些年的新生儿数量。
由于对龙宝宝情有独钟,2012年的新生婴儿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说明,这个年份出身的孩子可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教育资源有限+竞争加大+超级中学的诞生,让中产阶层对学区房更是趋之若鹜,也成为了家长实力的一场弱肉强食的大比拼。不过说到底,心急如焚的家长们,也别过于纠结你们的孩子是否能上优质小学,在如今中国社会的十字路口,将来他们可以成为贵族,也可以成为平民,最终这条路,终究是自己走的。[来源: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