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教育,其实是一件‘成全人’的工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化学者于丹表示:“虽然每天都有人在推销着各种各样的‘成功学’,但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是什么?是价值底线。成功是什么?是大家追求的锦上添花。”于丹说,“培养孩子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健全的人格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会让孩子获得全面的成长,而不是只关注标准答案,只关心考试分数。”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该如何正确看待成功与成长?无论学校还是家庭,最该教给孩子的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于丹老师的发言吧,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尽管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叫嚣着成功学,可是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要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和成功之间是个什么样的关联?成功的基本含义是目标达成,强调的是结果,而成长强调的是过程;成功是一种外在的社会考量,成长是一种内在的生命指标;成功有时候需要很多的外在机遇,是片段性的,但成长是终身的,是一种心态和一种状态。 我们今天强调速成的成功学太多,关于循序渐进的成长说得太少,强调人发展的规模太大,但是对于规则强调不足。 关于幸福教育,我们已经给孩子承诺了太多,但是关于苦难教育明显不足,鼓励孩子要大有作为的雄心梦想太多,但是有所不为、价值底线的建设也还是不足。 针对这几多几少,我想跟大家来谈一谈关乎教育人才和整个社会的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用来成全人的 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用来成全人的。它是成全、培养一些人格健全的人,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今天,大家的专业知识都已经如此发达,但是我们的常识被忽略了。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因为一己需求,去抢夺方向盘击打司机吗?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的是常识与价值底线的默契。 成长是什么?是价值底线。成功是什么?是大家追求的锦上添花。所谓人格健全的人,首先应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这里的完整的知识结构指的是常识,指的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态的健康,指对公共规则的默契坚守,指一个人有科学素养,起码他不会被伪命题绑架。 一个人有艺术爱好,不一定要考级,但是在他一个人寂寞失意的时候,他可以安慰和抚慰自己,这就叫完整的知识结构。 此外,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也是成长中必备的。在我大概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坚持给本科一年级上课,因为我要给孩子们一些习惯。我跟他们讲,在一所中学里,课堂上的标准答案越多说明你们的素质越高;但是在大学里,标准答案越少,每个人都能够说出自己的内容,才叫一个集体的素质。 好的学校是鼓励提问的,这种提问会带来一种真正的创新开拓的意识。当然创新中更挑战人格的,就是那样一种勇敢的、无所畏惧的、充满诚意的探索能力。 教育是做什么的?教育是作为一个体系,给社会一种鼓励性的人格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叫做成长。第一个问题,健全的人格养成。 什么是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整个日月运行,没有人监督它,它还能这么做,所以真君子要学习自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上有各种物种,人有自己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彼此之间要有将心比心的担待和原谅。所以天行健就是向苍天学自律,地势坤就是向大地学厚道,对自己严点,对他人宽点,这个人就叫顶天立地了。第二个问题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我们总说人有局限性,能够不被思维所限,不被格局所制,就真正走出来了。不要对孩子说,除了学习别的闲书都别看、别的闲事都别管,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一件事是跟我们生命不相关的闲事。
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生命修复能力 尽管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祝福我们的孩子无伤无痛过一生,但是我们都知道,真正的伤痛来临时,你是躲不掉的,而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命修复能力。 小学阶段,要加强孩子的公益教育 在小学阶段,要更多加强他们的公益教育,让小学生像上语文课、数学课那样,去上劳动课、义工课。告诉孩子,不是你学习,家里面所有人都要忍着你的脾气,都要跟着你的时间表。人只要在这个世界上,都要为别人服务,这是一个生态链,让孩子越小懂得这点越好。 并不是说小学、中学的时候先供着他,等到上大学以后再让他明白这些,那就晚了。小学的时候不为人付出,怎么能有尊严感?小孩子在为别人做事时,当大人谢谢一个小孩子时,他们都想着他是一个大人,是一个独立世界。所以小学要拿出来做义工课的时间,孩子也会通过个人体验理解大人挣钱不容易。 中学阶段,要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到了中学,学生都要接受挫折教育。 今天这个媒介环境,让孩子们竞争的年龄提前了、恋爱的年龄提前了、各式各样的思考都提前了。他的挫折已经提前了,你还不去教他怎么面对挫折,这对孩子负责吗?
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格,人应该是做什么行为都能够为自己买单的。 孔子曾经说,“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意思是说,人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见识是看别人做事看出来的,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 孔子跟自己的学生说,想出去做官挣钱是吗?告诉你,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说话少落埋怨,做事少后悔,你就知道怎么在社会上当官做人了。 别让孩子总抱着那些虚妄的梦想,学学这种底线。就算是这么小心,其实人还是会犯错,犯错没关系,只有犯错时才知道有没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鲁哀公问孔子,你这么多学生,谁算好学者,谁学明白了?孔子说颜回,为什么?他举了颜回在犯错时的两个态度。第一不迁怒,我错了就是我的责任,不迁怒他人,既不怨天也不尤人,不找任何借口,这叫不迁怒;第二不二过,相同的错误,这辈子不允许自己犯第二次,犯了一回错,下回别犯错了,这就叫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第二点,我希望每个孩子不要总把自己复制成偶像,不要把自己做成别人的盗版,而是要让每个人看见自己最好的样子。 而这个最好的人格是需要被鼓励的。鼓励一个孩子去发现自己,是为了他在未来学会自律。当一个人越自律、越有自尊,在社会上自由的程度相应也会越高。 如果不自律呢?别人总对你指指点点,这就是他律,他律不管用还有法律。究竟放弃自律他律,直到法律剥夺你的自由,还是加强自律,提升自尊,而赢得自由,大家自己判断。
家庭教育要从行为示范做起 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一切,而且学是为你自己好,不能因为你学习了,全家人都欠着你。 有句话说,三流的家长做保姆,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一流的家长做榜样。 什么叫一流的家长做榜样?家长有家长的工作,孩子有孩子的学习,大家各干各的事情,家长要告诉孩子,我的工作没有麻烦你,那你的学习我也不会替你操过多的心,你在学校有什么委屈是你的人际关系,我不会替你去找老师,我也会处理好我的人际关系,这就叫做榜样。 做榜样不一定要拿出你个人所有时间,甚至牺牲自我去陪伴孩子。在这里跟大家讲几家过去传世家族里面的家教门风。
从曾国藩先生的家训开始。 人在少年的时候,最经不得的就是顺境,人在中年经不得的是闲境,而在晚年才最怕逆境。想想看,小时候顺风顺水,全世界都惯着你,这个孩子就没有人格的历练,而到了中年也是闲着。其实,忙也是一种资格,说明你有价值,倘若一个人中年时没有因为忙碌而积累资源,那少年时过得太润就是人生一大不幸。 这个事既要告诉学生,也要告诉家长,不要老说再苦不能苦孩子,人这一辈子吃的苦都是有定数的,孩子现在不吃苦,难道让他老的时候吃苦吗? 曾国藩先生说,我看一个大户人家日后会不会衰落,只看他家子弟三件事:第一,是不是每天早起床;第二,是不是能够干家务活;第三,是不是爱读书。人能早起床,这是一个天地之约,是修身,干家务活是齐家,念书是一个人的明智。这样的人才有出息。 大家经常说,我家孩子干活早起可能不行,但读书肯定读得多。可是我们的孩子真的是读书人吗?现在的孩子有些是为了考试而读书,并不是他自己真的喜欢念书。 我们评价现在的孩子是不是读书人,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如果你把读书当成一种学习方式,那还不能说你是一个读书人。只有一个人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方式,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读书人。所以,只有孩子平时把读书当做一种休闲乐趣,他跟书才能结缘。 那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上读书呢?我觉得要允许孩子读闲书,所有的虚拟和真实、艺术和哲学,这一切都没有边界。鼓励孩子爱读闲书,总比不读书好吧。 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有一句话说,要做眼里揉得下沙子的教育家。对待孩子成长,眼里得能容沙子。得做眼里揉得下沙子的家长和老师,这些既是家教,也是学校教育的宗旨。
再说说林则徐的家训。 他特别强调眼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会教孩子看天地,见众生,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林则徐这一门都非常有出息,因为他不给他们留钱,林则徐说我的子孙要是如我,我还留钱干什么,他们本来很贤德,自己已经有志向,钱多了损其志;我的子孙如果连我都不如,我留钱干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我们做老师、做家长、做基础教育的人,能带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就是毕生的习惯,如果让他知道要学会靠自己,那他一辈子会受教无穷的。
大家都熟悉《少年中国说》,就是梁启超先生留下的。 梁启超他们家很厉害,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们家九个孩子个顶个出息,学的专业也都不重复。他们并不是重复父亲,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梁启超先生说不要做填鸭教育,他主张父母要跟子女做朋友。他给九个孩子一共写过五百多封家书。他说,做家长的人要有趣味,养出来的孩子才有趣味。老师家长可以想想这句话,我们自己是个有趣的人吗? 梁启超先生还说过,通达、健强的人生观,是保持乐观的第一要诀,这是一条家训,也是一种价值观。
我想,教育是给自己对文化的相信,再用这种相信去教化别人。我们的心定了,未来就乱不到哪里去,我们给学生一些非标准答案,世界就不会绑架大家的判断。老师跟家长们有沟通,家校形成一个稳定的价值判断,我们的孩子就有最后的港湾,能够助力成长,是世界最大的功德。来源:中国教育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