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家长容易陷入的5个误区,不知道就亏了
你的孩子上小学了,是不是感觉很轻松了?错!小学是万里长征的一个起点,孩子不能松懈,你更不能松懈。
小学底子没打好,后面就难了,所以,家长不要陷入这5个误区。
成绩好就行小学是最该看成绩阶段吗?考试高分真的有用吗?不一定!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成绩相当具有欺骗性,考的高分真不代表他今后的学习一如既往地好;当然,考的不好,不代表没翻盘的机会。所以,小学成绩真不好说,如果你仅仅是只看成绩,就怕错过孩子的其他方面。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刚上小学时,成绩就不错,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是读书的料,心里倍受安慰。但是等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后,成绩逐渐下滑,没了以往的辉煌,家长找不到原因,心里又焦急。小学最不稳定也最不该相信的就是成绩,有时考100分,有时考60分,聪明的家长都会看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成绩。所以,千万不要只看成绩,更要看他的内驱力够不够。
现在不自觉,以后会自觉大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还小,等大了就好了”。但到底多大才是标准的大呢?就像明天永远不能到来一样,孩子的长大不是看年龄的增加和身体的长高,该怎么培养时还是得抓紧。刚上小学的孩子学习不自觉,特别被动,家长催一下动一下,每天起床都得“河东狮吼”,家长比大人还急。许多家长会说,孩子是刚上小学,还不适应,不自觉是正常的,等大了些就会好点。但是孩子的自觉不是天生的,不自觉才是天生的,想着到了时间会自觉不太可能。真正自觉的人从一开始就会自觉,一直拖着的自觉会越来越懒散。该教会孩子的品质不能等,越等越难教。所以,在孩子上小学之初就要规范他的行为,培养自觉意识,他才会将学习慢慢放在心上。
完全交给老师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后松了一口气,“终于上小学了,我不用管了”,将孩子完全交给老师了。孩子学习不好就问老师原因,孩子打架了就问老师怎么回事,自己不能陪孩子时就叫老师多管管。你要知道,老师也只是一个打工者,他只负责教学,下了课他什么都不用管,负责任点的老师会多管点,但不管孩子的老师也只是秉承了自己的本分而已。老师愿意管孩子是情分和职业道德,但不能被你要挟为责任。孩子上学后,家长操心的地方反而更多,要了解他在学校过得开不开心,有没有受同学欺负,有没有跟人打架等。放了学后要辅导孩子作业,负责好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给他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些都不是老师能替代的。每一个学霸都是家长们花的心思,而不是老师花的心思。所以,那些将孩子完全交给老师的家长们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别动不动就质问老师,为什么我家孩子学习不好,为什么我家孩子上课精神不好,为什么这么调皮。你工作不好会怪公司不?不会,同样的道理,孩子的学习问题,都要家长从孩子身上和家庭环境找原因。
拼命报补习班与完全不管孩子形成对比的是管得够严的家长,从孩子上学之初,就开始给他报一大堆补习班,全部科目轮着来,觉得孩子多学几遍总能成绩好。但是学习真不是简单的1+1,一道题目不是听得多了他就会了,最多也只是死记硬背。况且小学阶段真不建议报补习班,因为孩子承受不了那么多压力。上次看到一个新闻说,一个10岁的小朋友离家出走,因为学的太累了,爸妈给他报了6门补习班,实在受不了就离家出走。你要知道小学课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孩子学过一遍的课程,你觉得他在课堂上还会再听第二遍吗?不会的,他不像高中生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报大量的补习班会让孩子觉得学习很苦,一开始上学就有这样的感觉,那他今后也不会尝到学习的快乐,很不利于他的学习生涯。所以,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一口气吃成胖子。
不注重习惯的培养面对孩子拖拉,坐姿不端正,书包乱丢,书本乱画的情况,家长虽然摇头却不重视。总觉得孩子现在小,有这些坏习惯是正常的,谁没在书本上乱涂乱画过?谁没趴过桌子?谁没磨蹭过?谁都有过,这也是常态,但不及时纠正,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会错过黄金时期。小学重习惯,初中重态度,高中重能力。小学阶段就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好时期,课业不难,实操性强,又是养成习惯的“水泥潮湿期”,一旦养成好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而小学阶段都没养成习惯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就别指望了,就如同把一个长大的歪树扶正,不太可能,而且又不能重来。很多小学刚开始成绩好的孩子,到了后面逐渐地滑下去,就是习惯没养成,导致难以产生内驱力,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现在家长常犯的5个误区,希望大家不要轻易掉进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