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如何“一分不浪费”?
先进行分数换算定位,准确锁定院校范围志愿填报第一步要做什么?填报之前考生首先要进行分数换算,给自己进行定位。考生会拿到很多数据,包括往年各省的一分一档数据和高校录取数据,把自己今年的分数换算,看自己今年考出的分数在往年能够当多少分用。
这里需要注意,不要看裸分,正确的换算方法是,拿着今年的分数通过查询一分一档,确定自己今年在省内的位次,然后对应看往年的一分一段中相同位次大概是多少分,这其实就是“等效分”,再用等效分去比对当年各个学校专业的录取分数,就能确定今年可以报考的学校的大概范围。
如果考生对某个专业已经有了明确意向,这样填报起来是相对容易的,建议考生可直接参考教育部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看各个学校的这一专业哪些评估为A+或A,再用自己的分数去比对这些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基本就可以锁定志愿填报的范围。但是方向性很明确的家长和考生往往比较少,这时候就优先选学校。
建议,考生可准备三年的一分一段数据(因为每一年会有波动),进行3次换算定位和录取情况比对,这样圈定的学校范围才基本准确稳妥。“三年内录取情况比较稳定的学校,今年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也很小;如果某个学校专业的录取分数出现一年高一年低的情况,可以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和趋势。”
对大量资料进行比对分析,是一个很繁杂的过程,考生及家长也可借助大数据工具提升效率。很多志愿填报系统,能够综合权衡考生的成绩水平、职业兴趣、专业偏好、大学偏好等多维因素,通过大数据分析、录取概率测算,为学生提供志愿填报的建议和推荐,帮助解决考生及家长在填报阶段的选择障碍,发挥考分优势,助力考生最终进入心仪的大学和专业。
充分了解规则,按照“冲稳保”策略填报
准确定位自己的分数和学校范围后,填报志愿环节有哪些技巧?首先,要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志愿填报规则。实施新高考的省市中,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志愿,例如湖北、广东、江苏、湖南、福建等地均采取这一方式。另一种以“1个专业(类)+1个学校”为一个志愿,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一个专业(类)+学校”就是一个志愿,采用该投档方式的省市包括河北、重庆、辽宁等地。
在填报的策略上,建议充分利用规则,按照“冲-稳-保”原则进行填报。至于“冲、稳、保”的志愿要各自填到多少个?对此没有一定之规,可以把志愿数量除以三,分别用来冲、稳、保。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新高考的省市普通批设置的志愿数量非常多。根据不同地区的填报录取规则,院校专业组志愿数量有的在40个或45个;而专业平行志愿能填96个甚至填112个。
“对家长和学生来说,虽然可填报的志愿数量很多,看起来选择余地特别大,但是填报起来难度并不小,每个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不同,选择时比较耗费时间精力。”这么多的志愿该如何填写?
对此,给出一个填报思路。以96个志愿数量的地区为例,建议考生或家长用96÷6或者拿96÷8,得出16或12,“建议挑选12~16个学校,然后每个学校挑6~8个专业。先去选择更大的集合(学校),再去选择集合下的最小元素(专业)。”
这种填报方式下,最小填报单位是一个又一个专业,考生一定要查清楚每一个专业所对应的哪所高校。尤其是现在本科批次合并,而且很多院校名字相近,就出现了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去看填报的院校,甚至导致出现填报事故,有600多分的考生填报了原来的三本院校。
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志愿要不要全部填满?很多时候考生及家长需要“安全感”,不填满总觉得没有把机会用到极致。实际上,不一定要全部填满,如果填报的志愿已按照冲稳保原则进行分布,兜底的学校也已经填好,剩下的就可以不填。
多渠道收集信息 辅助做好填报准备工作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迈入高中阶段的学子们有必要尽早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业生涯规划和学习计划制定。“家长从学生高一开始就可以对这件事保持关注。填报志愿的情况每年都会有一定趋势和变化,提前了解非常必要。”
首先就是了解规则和院校情况。根据多年经验,很多填报问题的出现本质上是不懂规则。不少家庭平时没有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了解志愿填报规则,大都是高考考完、出分后才开始了解,这时面对巨大的信息量,就很容易抓瞎,很难理性去处理这些信息。
同时他建议,家长每年高考结束都可以去了解一下当年志愿填报的情况和趋势,简单做一些记录。“例如去年填报同济大学在河南的分儿特别低,五百八十多分,如果今年的家长了解到这个情况,就可将去年的情况作为参考,掌握变化情况去做选择。”
如何评判一个学校专业“好不好”?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就是教育部的学科评估。教育部官方的数据非常权威,会综合评估专业的师资情况、科研经费、高水平论文情况、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方方面面。“学科评估结果不错就意味着,这个专业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好的学习发展平台。”
“了解一个院校和专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渠道,就是去问这个学校的学长学姐,问已经选择了这个专业的人,他们能够很直白地从自身经验感受给出最一手的信息。”“很简单,直接去各大社交平台上找到这个学校的学长学姐去咨询,或者在平台提问就可以。”
此外他建议,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未来的路径规划去了解学校的更多信息。“大部分学生及家长更多会从就业导向出发去考虑,在意该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方向等情况;如果本科毕业后希望读研深造,我会推荐学生去了解一下目标院校和专业的保研率,包括学校官方公布的保研名额、保研率等数据。”
忠告1:一定要选择服从调剂,避免被退档
在平行志愿规则下,建议考生一定要服从专业调剂。因为平行志愿模式下最大的风险就是退档,就是说,考生被一个学校提档,但是由于分数只达到了学校的投档线,但是有很多分数更高的考生已经把所选的专业都报满,此时如果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就会被退档。
现在已经进行批次合并,没有一本、二本、三本的说法,全部合并为一个本科批,这种情况下一旦被退档,就意味着这一次填报中就没有机会了,只能等待征集志愿。这个风险对很多同学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一定要选择服从调剂。
忠告2:一定要想清楚更看重院校还是专业
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希望“一分不浪费”“分尽其用”,建议放平心态,首先要明白一件事——对大部分考生来说,好学校、好专业二者是不可兼得的,考生很容易发现,如果想选某个专业,就很难去到最顶级的学校,如果要想去更好的学校,专业上可能要做一些妥协。所以,一定要先明确选择,是倾向于去一个更好的学校还是选择一个更好的专业。
尤其是有些省份志愿填报方式是院校+专业(组),一旦被学校提档,有极大可能无法进入想去的专业。这种情况下,考生一定要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否则存在退档风险。这是最大的忠告和建议。
忠告3:“兜底”志愿一定要能兜得住
在“冲、稳、保”策略中,考生可以冲一些有“大小年”的学校,或者观察某个学校或专业是否第一年在本省招生,作为冲的对象。但是更重要的是“保”,就是兜底,要保证一定要“兜住”。
一般来讲,录取分数比自己分数高10-20分的院校及专业可以用来“冲”,上下相差5分以内的院校专业用来“稳”,比自己等效分低15-20分的院校专业用来“保”,然后把这些志愿按照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并进行填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