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升学帮

标题: 自律的孩子,父母都掌握这3个心理学知识 [打印本页]

作者: 晗露妈    时间: 2019-11-27 10:40
标题: 自律的孩子,父母都掌握这3个心理学知识

                                                                                                         

                                                                                                   小川开始上小学,我开始有点焦虑。

他没有我期待的自律性,作业要提醒着专心做、快点做,第二天上课用的东西要我提醒甚至帮着收拾,钢琴要监督着练,睡觉要催着才上床......

我也知道,自己有些盲目焦虑。要求六、七岁的孩子特别男孩,做到严格自律,本来就是件拔苗助长的事。

冲动、坐不住、磨磨叽叽拖拖拉拉、爱乱跑不爱学习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只不过,他们不能一直如此。伴随他们一天天长大,自律是必须修炼的核心能力。

所以,看着小川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我“拼命”按捺住内心的怒火,一遍遍告诉自己:不要把它看成是孩子的毛病,而是他成长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现在他正呼唤我们的帮助。

那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律?今天,和大家聊聊3个经典心理学效应,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非常有帮助。

霍桑效应

在美国芝加哥的郊外,曾有一个叫霍桑的工厂。那里的各项制度都非常完善,但工人们却对工作有很多不满,工厂的业绩很不理想。

后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率领团队,在这座工厂里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其中,研究小组挑选了十几名女工参与实验,惊奇地发现,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福利,她们的工作效率都会提高。

深入调研之后发现,被选中参与实验的荣誉感,特别是研究人员对她们尊重和关注,不是管理人员的指挥命令,是这些女工努力投入工作的动力。

这就是心理学名词“霍桑效应”的由来。

它表明,当人们得到外界的积极关注时,往往更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表现得更加出色。

霍桑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要在孩子的行为中,逐渐淡化指挥者的角色,蜕变为旁观者。我们的关注,提供孩子努力表现好的动力;我们的尊重,又给予他自主行动的空间。

超限效应

“都跟你说了100遍,玩完玩具要收拾好!”

“你怎么老是这么磨蹭,快点!”

“跟你说多少遍了,你怎么还这么粗心。”

......

这些话听着是不是很耳熟?为啥说了100遍的话,孩子还是不放在心上?

其实,有可能你是“栽”在了超限效应上。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相传大作家马克·吐温就亲身经历过这种情境:

有一天,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

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最后,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看完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多多少少能找到点自己和孩子的影子?

大人经常以为,说了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孩子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好了。

在教育中,一句话重复一百遍不会成为真理,而真理重复一百遍却可能就会成为一句废话。

有研究发现,批评发生的最初几分钟,孩子是容易听进去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逐渐进入“左耳进右耳出”状态。

这是因为孩子在无意识中开启了“心理屏蔽功能”,以避免大脑加工太多负面情绪和信息。

如此说教无效,也没给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留下一丝空间,他们的自律又从何谈起?

登门槛效应

一口吃不成胖子,自律也不能一步登天。

孩子一上学,自律的重要性立现。

其中,专注能力最为重要,也最让我们操心。上课、写作业,坐都坐不住,何来效果和效率?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

它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助手做的一个实验。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先到各家各户向主妇们提出一个小要求,让她们在一份“呼吁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

大部分主妇们觉得只是签个名而已,很简单。

两周以后,研究人员重新找到这些主妇,问能否在她们的前院立一块写着“谨慎驾驶”的警示牌。

结果显示:

先前在请愿书上签过名的大部分都会同意立警示牌;

没有签过名的主妇,只有不足17%的人接受了这一要求。

在实验中,一开始的“签名”就是第一个门槛,这个门槛迈过去之后,第二个“门槛”树立警示牌就比较容易跨过去。

弗里德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难度较高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还不容易成功。

相反,大家都乐于接受难度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而在接受了较小的要求后,会更容易接受较大的要求。

带娃时运用好这个效应,就会轻松很多。与“一口吃成大胖子”相比,“登门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育儿方法是一种更理性、更有智慧的方法。

总之,管理的对象,最重要、最难的是人。虽然不能把所有的方法照搬到教养孩子上,但有些思想是相通的。比如,今天分享的霍桑效应、超限效应等等。伴随孩子的长大,家长的角色也要随之变化,从事无巨细指导的教练员,向把握大方向、放权的领航员演变。







欢迎光临 VV升学帮 (http://vvsx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