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家长最愁的是什么,那肯定就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了,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那在家里肯定会被列为永久的“老大难”。如果孩子的成绩不仅不好,还一直没有进步的趋势,家长在旁边鞭策也毫无所动,那么就不仅仅是难了,在家长眼里可能就是看不到希望了。
学习这件事很少有孩子是不排斥的,但是有些孩子能坚持下来,有些孩子不能。朋友作为一个小学老师,见过太多这样的学生,无奈一个老师实在是分不过心一个一个管上几十个孩子,所以朋友认为这个还是要家长来在根源上下功夫。
就像每次一到考试的时间,成绩出来之后,家长群里面总是一家欢喜一家愁,成绩好的永远都是那几个,成绩差的只会再刷新家长的成绩印象。每到这时候,家长都要在群里问老师,怎么让孩子能喜欢上学习,把分数给提上去,然后转过头就开始拿班里的成绩给孩子对比。
朋友说,其实孩子排斥学习都是正常的,但是家长不能让孩子更排斥学习,或者感到更大的压力,这才是重点。说起来也很容易,根源在教育方法上,孩子成绩差不打紧,只要家长会用这简单一招,考试分数迟早赶上来。
家长教育孩子的简单一招——“登门槛”效应
什么是“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又叫“得寸进尺”效应。指在向别人提出要求时,人都不愿意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难度比较大,通常人们更容易接受比较小,容易完成的要求,在轻松解决后,就会慢慢接受更进一步难度的高要求。其实最后还是要接受更高的要求,只不过在过程上使人的心理更能接受而已。
这就是“登门槛”效应的影响,意味着对别人提要求要像登门槛一样一节一节的登,不要一下想要别人跨三节,难度大不说,还会把人给吓到。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尤其是对成绩的标准制定和鞭策上,非常适合家长用这一个方法。平时孩子在向父母提要求买东西时,都知道动用小心思,先试探一下,慢慢提出心中真正想要的,这其实就符合登门槛效应的真谛——得寸进尺。那么家长对孩子也可以用这个方法,不要一上来就让孩子看人家第一名的成绩,压力太大,慢慢来,从小的开始,提高孩子的接受度,后面的要求就水到渠成了。
“登门槛”效应运用的目的——提高人心理接受度
在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一个实验“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的技术”中,当场提出了这个登门槛效应。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人们的接受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派人随机访问两组家庭主妇,向第一组提出需要往窗户挂一个小招牌的要求,没有什么障碍的就被允许了。接着过段时间,继续向这些家庭主妇要求需要放一个不仅大还不太好看的招牌放在院子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也同意了。同时开始向第二组家庭主妇提要求,略过了小招牌的步骤,直接提出大招牌的要求,结果同意的人数不足20%。
这个实验其实就是在试验家庭主妇的心理接受力,一步一步打破人的心理防线,慢慢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与之相反的是,如果不采取措施,直接提出自己显得有些过分的要求,那么通常不会被同意。
这站在对孩子的教育角度来说,是同样的道理,正是由于家长不会运用这个方法,才导致孩子感到压力,甚至变得更加排斥。
不用小铺垫,大目标自然无法完成
在平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常常会显得太过急功近利,这样反而不利于教育成果。
压力过大,孩子会退缩
在孩子成绩出来之后,家长恨铁不成钢,也就无法控制要拿孩子跟别人比较,尤其会说你看看人家第一名是怎么考的,你什么时候才能这样。这个参照物与孩子来说层级不是一样的,难度较高,可行性较低,在第一印象上孩子就会产生退缩的想法。
步步紧逼,孩子会抵触
如果一味的要求孩子完成某个目标,比如下次考试就要达到每门都达到九十分,跟现有差距过大,孩子直觉太难,立马就会排斥。这时候一再以硬性标准向孩子要求,落实到具体学习过程上,原先可能孩子贪玩只学二十分钟,现在要一口气坐住两个小时,孩子不仅会拒绝,还会严重抵触。
巧用“登门槛”,家长要学会得寸才能进尺
1、根据孩子的能力定目标
不是说只要学会一步一步定下小目标,孩子就一定会按照这个程序完成。整体来说还是要根据孩子的能力,不能孩子根本就不擅长数学,非要孩子去参加奥数比赛,这也是打击孩子积极性。孩子能力有多少,目标定多大,潜力也是根据本身能力所发挥,而不是凭空想象画大饼。
2、结合孩子的接受度做铺垫
在一步一步给孩子分阶段提要求,定标准的时候,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防线在哪,根据孩子的心理接受度来定,而不是家长觉得这个小目标已经够容易了,也许对孩子来说难度很高。所以要知道孩子接受的标准是什么,能够让孩子保持轻松的心情接受,第一步的效果好了,接下来的过程才会更顺利。
3、及时给予孩子鼓励,产生动力
孩子都会因为别人的期待和夸奖而产生更大的能量,所以在孩子一步一步进步的途中,哪怕只是有一点进步,家长都要及时给予一点鼓励。这是让孩子尝到一点甜头,不至于中途感到乏味而泄气,再适当表示一些期待,孩子得到了肯定,接下来的目标完成也会更有劲头。
欢迎光临 VV升学帮 (http://vvsxb.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