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汪锋在近日举办的“破解之道:透视中小学读写教学的热点与难点”论坛上,发布了《中小学读写现状调研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近七成中小学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个小时。(12月2日《中国青年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小学生鲜少出远门,书籍便是他们了解世界的眼睛。近几年,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展“每天读书一小时”的阅读活动。可从《报告》中的数据看,效果并不明显。也许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读书多会让孩子们变成“书呆子”,可实际上读书少才让学生变成“书呆子”。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缺少充分的阅读时间,不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试问,一天不到一小时的阅读时间,能读几页书?留下多少笔记?先不谈集中阅读的时间段,过于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对中小学生来说,恐怕也仅仅是“囫囵吞枣”,阅读的意义不大。
虽然,这一代的中小学生可以从电视、直播、听书与短视频等多媒体平台摄取知识,可阅读带来的丰富思考也非前者所能企及的。可以看到,当前的互联网充斥着各类负面资讯。仅仅是懂读书,而不懂辩证思考,面对网络中的复杂思潮,恐怕也会缺少抵御能力,进而成为别人控制的对象。增加阅读时间,也是在保护中小学生。
事实上,读书也是中小学生的一种休息方式。《报告》显示,约89.4%、90.4%受访者分别对阅读、课外读物感兴趣,79.4%的受访者喜欢写作。做喜欢的事情,总是轻松和愉快的。减少作业时间,延长阅读时间,也许学生们的学习收获没有变,可学业负担会降低许多。改善中小学生的阅读环境是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深思。
家长们必须认清,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自家孩子先人一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约19.6%受访者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0.5小时,50%受访者每天的阅读时间为0.5—1小时。比同龄人每天少数读书0.5个小时,9年时间就会比别人少读1642个小时,差距就在不自觉中慢慢拉大。
当前,在普遍性“减负措施”及“爱眼措施”的影响下,中小学生每日作业时间相对减少。在阅读需求及保护需求的双向作用下,如何找准平衡点,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事实上,与其无限制地增加阅读量,不如提倡充分利用时间精读和深读。引导中小学生读感兴趣的有用的书,让学生在科学的阅读方法下,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近七成中小学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个小时,实在太低了。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鼓励措施,鼓励中小学生多读书多思考,通过合理调整阅读时间,形成科学的阅读习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需从娃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让读书学习成为人人所爱,社会才能得以长久发展。
欢迎光临 VV升学帮 (http://vvsxb.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