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成都市华阳中学为天府新区唯一的省一级示范高中(原国重),是第一所中国教育学会实验中学,位于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四河路99号。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师生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在建设“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水平、精良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硬件设施、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显著的办学效益的示范性高中”目标引领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育人育心”落实“人本关爱”教育思想,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升办学效益,不断彰显学校特色,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成果。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素质教育特色示范高中基地学校、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教育部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等国家级荣誉或表彰奖励34项,先后获得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高中课程改革校本学校等省级荣誉或表彰奖励27项,市、区(县)级以上集体荣誉或表彰奖励178项。
学校创办以来,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教体结合、科技创新教育”四大特色。在“人本关爱”教育思想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了“育人育心”的特色文化。即在人本关爱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学校管理、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师生活动、校园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着力体现以“育心”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取向,以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特有文化。主要包括:“人本关爱、育人育心”为特色的理念文化,以“人本关爱、系统优化、心育渗透、三维七段”为特色的“教学育心”文化,以“育德育心、德心结合、育心养德、养德成性”为特色的“育德育心”文化,以“心化校园、‘十心’渗透、心境相融、以心化文”为特色的“环境育心”文化。
2016年1月19日,四川教育厅对华阳中学申报一级高中评估时,高度评价华阳中学“校长有思想,教师有激情,学生有活力,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果显著。”
学校历史
四川省双流县中兴中学
1958年,初名华阳县第三初级中学(即华阳三中)。
1962年,更名为华阳县中学初级中学。
1972年,增办高中班。
1974年,定名四川省双流县中兴中学。
1980年,因双流师范迁入,中兴中学从刘家巷子迁到华阳镇半边街与原中兴镇中学合并。
1986年,迁到通济桥头新建校园。
2001年3月,“双流师范改办为华阳中学”、“双流外国语实验学校并纳入改办规划”。
2001年5月,双流县中兴中学迁址到原双流师范校址,并更名为双流县华阳中学。
四川省双流师范学校
1976年,根据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经成都市教委和教育局批准,建立成都市第二师范学校。最初决定校址在中兴镇(今华阳镇),开学后迁至双流县中和中学。
1980年,由中和镇迁入中兴中学原址,并正式定名为四川省双流师范学校。
1999年3月,计划办成一所高完中,同年6月,市教委正式通知学校停招中师班。
2001年5月,双流师范学校改办华阳中学,双流师范学校完成历史使命。
华阳中学时期
2001年7月,四川省双流县华阳中学正式成立。
2002年12月,被成都市教育局评为成都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3年9月,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在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所实验中学。
2005年12月,通过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
2013年12月,启用“成都市华阳中学”校名。
2014年2月,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6年9月,被四川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校风:求真 务实 和谐 创新
学风:自主 刻苦 探究 善学
办学规模
校园占地140007㎡,建筑面积86445㎡,现有七年级至高三90个教学班,学生4120余人。学校拥有占地13000平方米的新综合楼,880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33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1200平方米的华中膳食中心。校园绿化4245平方米,共6000平方米的操场两个,400米环形全塑胶跑道、人工草坪和能容纳3000人看台的运动场,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的实验综合楼。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由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特级教师领衔,省市县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为骨干,高级教师为主体,众多青年优秀教师为后备的,博学爱生、乐教善导的高素质、高品位、专业化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83名,有博士研究生毕业1人,研究生学历139人,占49.1%;有特级教师10人,高级教师145名,占51.2%;有全国劳动模范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名,省级骨干教师15人,四川省优秀教师2人;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成都市特级教师(校长)4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4人,成都市青年优秀教师5人;教师中先后获得过区县级十佳文明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表彰奖励达33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