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F2科学峰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林本坚七位科学家获颁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全球范围内卓有建树的科学家、世界顶尖行业专家级重量嘉宾、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监督委员会主席、科学委员会委员、未来论坛理事及机构理事代表、青年学生代表与现场接近两千名观众共同见证了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盛典。我校高二年级十二班陈怡嘉同学经过全国遴选,受邀参加本次盛会并作为全国青年学生代表上台与获奖科学家对话。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首个世界级民间科学大奖,下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被誉为“中国的诺贝尔奖”。
“2018年未来科学奖·生命科学奖”授予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表彰他们在系统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状的分子机制和采用新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中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2018年未来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授予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马大为研究员、四川大学冯小明院士、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表彰他们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为合成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径。
“2018年未来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授予了清大·台积电路联合研发中心主任、中央研究院林本坚院士,以表彰他开拓浸润式微影系统方法,持续扩展纳米级集成电路制造,将摩尔定律延伸多代。
在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F2科学峰会上还特别设置了“青少年对话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环节。设置这个环节的初衷是希望世界一流的科学大奖的获得者,能够和青少年面对面互动交流,把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早早地注入青少年的精神血液中,激励更多的青少年投身于科学事业中,让中国的科学事业才人辈出。在本届“青少年对话获奖人”环节中,陈怡嘉同学作为全国优选的四名青年学生代表之一上台与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获奖者李家洋院士进行了对话。在对话现场,四位青年学生代表分别向李院士进行了提问。
成都七中陈怡嘉等青年代表对话2018年未来科学获奖人李家洋院士 陈怡嘉同学提出:“目前杂交育种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作物高产高抗性品种的筛选培育,但物种间由于存在远缘杂交不亲和性,使得其他物种具有的优良性状难以在农作物中的表达出来,是否可以运用“Crisper 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其他物种的优良性状(如抗病、高产、提高营养成分等)在农作物中表达从而避免排异现象的发生?同时能否利用这些技术将不同的优良性状集中在水稻中表达从而培育出超级水稻? ”李家洋院士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且思路可行!李院士详细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并表示因其可能对不同生物体内基因进行精确的定点编辑,为精准育路提供全新方式,因此植物基因编辑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随后李院士就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成因及如何克服、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分子机理和品种设计作了深入的阐释。李家洋院士特别指出:“在全球‘再工业化’背景下,中国需要培养出新的超级作物,切实做到“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在与青年代表的对话中,李院士谈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未来科学的未来、整个人类的未来,他鼓励青年学生要保持对科学创新的好奇心和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实践中,力争成为未来科学家。对话环节结束前,李家洋院士亲切的与青年学生代表合影留念并将亲笔签名的未来科学大奖认证证书授予陈怡嘉同学等四位青年学生代表,以此见证并鼓励青年学生们继续发扬科学探索精神,不惧未来、勇往直前。
李家洋院士为陈怡嘉同学颁发证书 与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同步进行F2科学峰会,是唯一在中国举办的高端多领域国际性科学会议。本次峰会的议程主要内容包括对具备前沿、交叉、应用特征的学科或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的十二场专题研讨会,主题涉及细菌研究、未来互联网、免疫科学、摩尔定律、合成化学、区块链、柔性电子器件、生物医学智能系统、天体物理、人工智能、脑科学、科学计算等多个重要科学领域。峰会邀请了北大、清华、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加州大学、杜克大学等国内外顶级高校的八十余名学者专家与会讨论,分享科学发展的前沿成果,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推进科学主导的产业应用。所有与会的科学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着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来自布朗大学的舒其望教授是改革开放以来担任美国名校系主任的第一位大陆留学生;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生物科学教授Terry Sejnowski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人工智能研究方向闻名世界,他提出了一种学习算法,从而发明了玻尔兹曼机(Boltzmann machine),在人工智能和计算神经科学领域都有很重要的应用;同场演讲嘉宾、MIT人工智能实验室教授Antonio Torralba是广泛用于场景识别任务的GIST特征的主要贡献者,以及SUN、LabelMe等数个场景识别数据库的创建者,近年来他在深度学习以及神经计算方面也有诸多贡献,是MIT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中流砥柱;来自美国耶鲁大学UTC癌症研究中心的陈列平教授是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最接近今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人选,他首次揭示了PD-L1/PD-1通路在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并首创以抗体阻断PD-1/PD-L1通路治疗癌症的方法,为癌症治疗开创了全新的免疫治疗思路,并于2014年获得全球肿瘤免疫学界最高奖项——威廉·科利奖(William B. Coley Award)。在研讨会上,陈列平教授发表了《人类战胜癌症的杀手锏:免疫系统》的主旨演讲,并与青年学生代表进行了交流互动。陈列平教授亲切地询问了青年学生代表陈怡嘉同学未来的规划,陈怡嘉同学谈到,“未来非常希望能够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实现自我价值,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陈教授表示,非常高兴看到当代青年人身上的责任与担当和科学精神的传承,随即他欣然应允,亲笔题写了“学习科学,造福人类”八字格言寄语成都七中学子。
多年来,成都七中始终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在育人上注重“启迪有方”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课程上开发了STEAM课程、国际理解等综合性课程;在教学上探索翻转课堂、泛在学习、未来课堂学习等形式,推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此次七中学子怀揣梦想登上中国最高级别、最具影响力的科学盛事的舞台,与世界一流科学大奖获奖者对话,亦是学校一直倡导的的“人文滋养、个性成长”育人追求和“国际视野、中国脊梁“培养目标的生动诠释。今后,成都七中还将持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建设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卓越高中、在引领四川基础教育发展的道路上铿锵前行。
【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1月17日,是由华裔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设置“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