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考点解析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概括要点。
(1)概括文章(段)内容。
(2)归纳文章主题。
(3)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把握文章的线索、顺序及结构层次,故事情节等。
(4)理解文章题目含义、给文章拟标题。
2、结合具体语境,品析重点词语、句子、段落的含义及作用,赏析特色语句。
(1)理解、体味,推敲词语的意义,体会其表达作用。
(2)体味、感悟句意,体会其表达作用。
(3)理解文中重点段落的作用。
(4)鉴赏语句,品味其丰富的意蕴或独特的表达。
3、在阅读中分析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作用,赏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及技巧。
4、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5、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1)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3)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从中总结有益的启示。
(4)能根据作品所提供的情境进行合理的想象,有创意地表达。
二、技巧指津
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理清思路
(1)把握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①顺叙:按时间的先后叙述。
作用:使文章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②倒叙:先写结果,再写原因、经过。
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生动性,引起下文内容的叙述。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 另一件事情。
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内容更加充实,为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
(2)理清线索
① 注意文章的标题,不少标题就是线索。
②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有的是以时间变化为线索,有的是以空间转移为线索。
③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这种情况下往往是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
④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3)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
②按地点转移划分。
③按事情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④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⑤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⑥小说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情节划分。
2、概括文章(段)内容
(1)紧扣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或事物的主要特征等要素
(2)盯住开头结尾句、段落间的过渡句等重点语句。
根据故事情节的常用格式是:
“某人因为……做了……事情,最后……”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谁做了什么?(可适当添加时间、地点、起因、结果)
3、归纳文章主题
(1)理解标题
①有的标题很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所以可根据标题确立中心。
②有的标题是一语双关,解题时不仅要弄清它的表层含义,还要弄清它的深层含义。
③有的标题很形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能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其本体、喻体,也就是理解了主题。
(2)抓关键语句
①过渡句
②开头结尾句
③抒情议论句
④反复出现的句(段)
(3)分段(层)概括:如果找不到关键句,文章比较复杂,就“化整为零”,分段(层)概括段意,最后整合为全文中心。
记叙文概括文章中心常用的格式是:“本文记叙(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讽刺、揭露、反映)了……”
二、语句的理解与赏析
1、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的品味
(1)步骤:第一步先理解词语的本义,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第二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第三步分析词语用在此处的作用及表现力。(2)解题思路与技巧
①结合语境,认真推敲
②遇到代词,从上查找
③由近及远,查找释句,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往往是指出之后,对它们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答案。
(3)答题思路:
①动词、形容词赏析:这个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或物的精神、品质)
②反复强调的词语赏析:突出强调了……
③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赏析: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重点句子内涵及作用的赏析
赏析角度:
(1)理解句子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及文章主题分析句子描述,(表现、揭示)了什么内容(或道理)。
(2)分析句子的语言特色,有修辞的分析修辞,没有修辞的,分析有表现力的词语,或特殊句式等。
(3)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或思想、或人物的个性特征)。
答题思路:
(1)哲理句赏析:这个句子告诉了……的道理(或让我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主旨句,抒情议论句,全文总结句赏析:这个句子起到了点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升华主题)的作用。
(3)过渡句的赏析:这个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的作用。(4)不同用途的句式的赏析: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的语气,使……的感情更强烈(或使……的观点更鲜明);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
(5)描写句的赏析:具体地写出了……
(6)修辞句的赏析: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②夸张: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③对比:给人……鲜明的印象。
④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
⑤排比:使语言雄壮有力,气势磅礴,语势层层深入(增强语言气势);抒发了……强烈感情。增强语言气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句子的内容)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⑥对偶: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
⑦引用:引经据典,增强文化底蕴。
⑧反问: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在段首、文中)(若在结尾,引起读者思考)
⑨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兴趣),引起下文,承上启下(在段首、文中)。
3、重点段落的赏析
或点明主旨,或承上启下,或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特色,插叙交代背景。
思路与赏析句子相同。
三、分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①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作品……的中心。
②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好自然环境
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思想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多交代时代背景、社会风俗、思想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等综合考虑。
常用的格式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品质;衬托中心思想;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天气等;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中心思想。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描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④细节描写:是对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所作的描写。
⑤白描,即简笔勾勒,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2、抒情的种类
①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②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3、议论的作用
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四、赏析写作手法与技巧
1、布局文章的技巧
①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
②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③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2、表现手法及作用
①象征:使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②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③对比: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
④渲染烘托:以景物以及人文气氛来烘托某种氛围、人物心情等。
⑤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⑥托物言志:含蓄、哲理和有暗示性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⑦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⑧虚实结合: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⑨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⑩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五、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1、扣住故事的情节和文章中对人物具体生动的描写客观地进行分析。既不要架空,也不要以偏概全,要具体全面。
2、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把握和体味,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感情倾向。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是正面的,一般用褒义词来概括其特点;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反面的 ,一般有贬义词来概括其特点;如果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就从两方面客观评价。
概括人物形象常用的词语有:
寡言少语、平凡、朴实、正直、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幽默、谨慎、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着、势利……
六、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1、细读。这是答题的基础,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情感、写作技巧,理解具体语境中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再结合自己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提炼。要善于捕捉材料中的重要的语言信息,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文意、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作出正确的评价。
3、联想和拓展。要能在阅读中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
4、表述。即组织语言回答问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特别要能够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注意:
1、感受启示题
要求:联系文章内容,从不同角度(如主旨、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谈。面不要太宽,最好抓住其中的一点,这样更能写出自己的创意。
格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合理想象题
要求:有创意但必须与语境和主旨相吻合。
(1)心理描写:
①用第一人称。
②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2)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①用第三人称;
②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3)环境描写:
要与人物的心情相映衬。
七、记叙文题目的作用
1、概括文章内容或故事情节
2、揭示主题,是文眼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4、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是人物形象的象征
6、设置悬念(读后脑中出现为什么)
7、描写的对象
八、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
1、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2、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
3、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简单的可用以下的格式:
1、修辞方法
2、人物描写方法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 什么,表达了 什么 思想感情。)
3、运用恰当的动词
九、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接近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读时令人倍感亲切,便于直抒胸臆(记叙文),表达作者的观点(议论文)。
第三人称:能够客观地展现生活(反映事实)(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十、行文思路(记叙文)论证思路(议论文)
首先写……然后……其次……最后……
十一、段落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结构:扣题,照应开头(题目、结尾),总结全文(收束全文)。
十二、选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作用如何?
详略得当。
塑造……的美好形象;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十三、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作用如何?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
埋下伏笔: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
十四、在表达方式上,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边叙边议)。揭示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
十五、记叙文中我的作用
是事件的叙述者和见证者,使故事真实感人,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
十六、记叙文开头段的作用
1、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重视、注意)
2、设置悬念(读完后脑海中出现为什么)
3、引起下文(如果是中心句或主旨句,就答总领全文)
4、增添文采(趣味性)(开头用诗歌,名著、典故、成语故事)
5、开篇点题
6、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有情感词语)
7、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十七、记叙文结尾段的作用
1、总结收束)全文
2、照应开头(照应题目)
3、点明中心(卒章显志)
4、深化主题
5、升华感情
十八、文章详略的作用
能突出表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材料要略写。略写起着衬托人物、补充交代情节的作用,详写则冲淡主题(偏离主题)
十九、常用解词法
1、注释法:就是简明扼要地讲解词义,就是给词下定义的方法。
例: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2、以词解词:是用同义词方法解词。如立刻:马上 对劲:合得来 坚固:结实
例:和蔼:温和
3、比较法:是用和反义词比较的方法解词。如从表扬、收益的反义词批评、损失的比较中得出词的意义。
例:稀奇:很少有、不平常的东西。
4、追源释词:就是在理解词源的基础上解词。如风声鹤唳、杞人忧天、草木皆兵等,都可以按照历史故事解词。
5、拆合法:把词拆开解释,然后再合起来的解词方法。
例:毫不气馁:毫,一点;馁,软了,没有勇气。合起来:勇气一点儿也没减少。
6、联系词义解词:如歌颂的“颂”字,有赞美的意思,知道了这个字的意思,就可以理解这个词了。
例:渴望:非常希望的意思。
7、联系上下文解词:有些词义要联系上下文,才能领会其深刻含义。如长征诗前言介绍中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例:宣传队有多种解释,在长征中就得释为党的干部、战士深入各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合革命真理。
8、逻辑归类法:如庄稼是高粱、玉米、谷子、大豆等的统称。
例:河山:泛指山川、河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