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1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干货!初中语文重点古诗赏析及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11: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A.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
C.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
(2)“浩荡离愁白日斜”句中的“离愁”应怎样理解?
这里的“离愁”不是离家怀念亲人的凄苦之情,而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3)本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最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这里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寄托了诗人为培育人才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
(4)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5)诗人常托物言志。如龚自珍以“落红”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写出两句具有这一特点的诗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6这首诗第一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7)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8)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离愁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继续忠心报国 志愿(或“志向”)。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赏读并完成题目。
①诗歌中“阴阳割昏晓”和“齐鲁青未了”都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巍峨(高大)
②“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诗人之情。
奇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的深刻人生哲理。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不怕困难,敢攀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①造化钟神秀“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说明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②阴阳割昏晓 像一把利剑把山南山北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 
(3)诗歌的尾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山上云雾缭绕,诗人的心也为之荡漾,看着那些归巢的鸟儿,诗人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了这大自然的美景。
(5)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远  近 ,时间是从 朝  暮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应怎样理解?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选出下列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9)下列对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等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3)对《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请描绘“念大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1)用“/”给第二段文字断句。(注意:只断句,不加标点。)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解释加粗的词:
出淤泥而不     染:沾染菊之爱,后鲜有闻   陶:陶渊明香远清    益:更加
(3)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香远益清 
(4)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 莲 来自比,又用 菊  牡丹 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最喜爱的花: 莲 
喜爱的原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翻译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个“独”字又表明作者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态态度。
B、文章除了写莲,还写了“菊”和“牡丹”,这两种花的作用是映衬。
C、文中三个“而”都是表递进的连词。
D、“中通外直”的“通”是“没有阻碍”,可译成“空”。
(7)从文中摘录原句填空。
A、喻君子庄重令人敬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喻君子不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喻君子志清行廉,德声远播:香远溢清,亭亭净植。
D、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二、(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李唐来 从 ②不不枝 生枝蔓 ③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④可爱者甚蕃 多 ⑤予菊,花之隐逸者也 认为 乎众矣 应当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D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C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香远益清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托物言志 
三、(1)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
①可爱者甚 多    清涟而不妖 洗涤 
③香远 更加    ④陶后有闻 少 
(2)按要求填空
①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写莲表现自己高洁的语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表现自己正直的语句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本文主要是写莲,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写菊与牡丹?
衬托莲花的高洁,增强表达效果。
(3)翻译下面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4)人们以“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某人的高贵品质。在当今社会,人们又以“入淤泥而不染”来评价其高洁,可谓精妙传神。试谈谈你的理解。
这里只将“出”改为“入”,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后者表明深入淤泥而不染且高洁。 
(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6)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在个人与环境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个人修养及操守,对事物的把持。周围,外在的环境会对个人有影响,但不是绝对影响。个人的态度才是核心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寺临河干 水边,河岸 
②竟不可得 终于,到底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指洪水 
④遂反溯流逆上矣 于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 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②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 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③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①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指讲学家所说的话 
②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代石兽 
(4)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C (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D (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7)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8)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9)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山、水 ,虚写的是 仙、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德馨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陋室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作者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A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二、(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惟吾德馨 
③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④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诸葛亮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杨雄 
(4)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VV升学官方QQ群一览表 <
欢迎加入《VV升学帮家长论坛》官方QQ群
阶段 名称(点击名称加群) 群号 适合群体 状态
幼升小 2023幼升小家长群 532579610 幼儿园家长 欢迎加入
小学 小学三年级下家长群 667904972 小学三年级以下家长 欢迎加入
4-5年级家长群 725158805 4-5年级家长 欢迎加入
2023小升初1群 1061517160 2023年小升初家长 欢迎加入
成都绵阳小升初群 2021西川小升初1群 581048419 六年级意向西川家长 欢迎加入
2021西川小升初2群 478347254 六年级意向西川家长 欢迎加入
2021绵阳小升初群 461718055 六年级意向绵阳家长 欢迎加入
2021师大一中小升初1群 437430376 六年级意向师一家长 欢迎加入
2021师大一中小升初2群 791082618 六年级意向师一家长 欢迎加入
2021嘉祥小升初群 365045641 六年级意向嘉祥家长 欢迎加入
2021成实外小升初群 313140549 六年级意向成实外家长 欢迎加入
2021天府七中小升初群 465517943 六年级意向天七家长 欢迎加入
2021锦城一中小升初群 706052925 六年级意向锦一家长 欢迎加入
初中 2025年成都中考1群 1090848329 2025年中考家长 欢迎加入
2024成都中考1群 784534146 2024年中考家长 欢迎加入
2023成都中考1群 719590917 2023年中考家长 满员
2023成都中考2群 674290500 2023年中考家长 欢迎加入
2023成都中考3群 601472011 2023年中考家长 欢迎加入
高中 2025四川高考1群 641968933 2025年高考家长 欢迎加入
2025四川高考2群 746236783 2025年高考家长 欢迎加入
2025四川高考3群 497136258 2025年高考家长 欢迎加入
2024四川高考1群 377052703 2024年高考家长 欢迎加入
2024四川高考2群 154614478 2024年高考家长 欢迎加入
2024四川高考3群 731597247 2024年高考家长 欢迎加入
2023四川高考1群 365912428 2023年高考家长 欢迎加入
2023四川高考2群 937428632 2023年高考家长 欢迎加入
2022四川高考1群 173586328 2022年高考家长 欢迎加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