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如何积极引导孩子走出心理叛逆
其实叛逆和青春期是没有绝对的关系,这取决于孩子陪伴者的状态,因为孩子并不是叛逆父母,而是在叛逆父母对Ta的压制和控制。 当父母没有用压制的方式,没有过渡干涉和将焦虑、担心传递到孩子身上的时候,孩子没有什么可叛逆的,TA当然不用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集中阶段,他在寻找自我感、存在感、意义感、独立性。所以孩子在这个时期有一个隐性的表达:我有我的想法,为什么要听你的! 但同时,对孩子来说,他们自己也有迷茫、困惑的时候,所以他们也是很需要支持的。 这个问题里对孩子有一个形容,“对着干”,映射出父母在用一个单一的视角看待孩子。 当我们觉得孩子有“对着干”的感觉时,孩子自然也会觉得父母也在跟自己的对着干。 这无疑形成了一个阶级性的思维,父母觉得孩子需要服从,家长的话是才是正确的,不断发号施令,觉得孩子不顺从就是忤逆。 那么这样的亲子关系的互动中,就没有了平等、尊重、多元视角、爱和智慧了。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更多的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节奏,不管是行为还是Ta的内在过程,父母的框架要以更宽广的视角去支持孩子,而不是纠正孩子。 第一、父母需要审视是否有在亲子关系打好平等的基础 就像著名的导演李安说的,“我不需要孩子孝顺,我只需要孩子爱我”。这就是一个平等的态度,在平等中没有你高我低,从下对上的层级,虽然父母更多需要孩子的顺从,其实需要孩子顺从时,爱就没有了。 孩子当然也会惧怕父母的威慑力的时候,而且在我们道德信条也束缚亲子关系无法平等流动。 如果孩子不愿束缚集体意识,在青春期以“叛逆”的方式表达,这也是孩子有力量的体现。 作为父母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通过“叛逆”这个提醒去看到如何重构关系基模。 在父母和孩子交流之前不妨去审省一下,过去自己与孩子的互动关系,养育孩子的一个原则是,不要只紧盯着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寻找并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 是否有过度干预,不断介入孩子的选择,让孩子丧失自我观察和反思的能力,而启动防御模式来对抗养育者,你是过度严厉,为了让孩子自律和坚强而对孩子施加压力,告诉孩子一堆看上去无比正确的道理。
这样的关系互动基本上到了青春期就会成为一个爆点,孩子对父母的感觉很抵触,别说父母开口说话,即使不开口说话,孩子那种想要反对声音就先在内心的响起了,甚至孩子会为了反对父母而反对。 凡事皆有因果,当看到过去形成的因,我们就对孩子的反应多些包容和理解,同时父母要有意识的迅速进行自我成长,放下对孩子的评判和焦虑,中正的对待孩子对问题的所思所见。 去坦诚的面对自己,如作为父母是真的焦虑孩子的未来还是把自己对未来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第二、管住自己的嘴巴,去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 我们常说沟通的关键在于先学会倾听,而这个倾听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父母要有足够的理解能力。 很多父母倾听的过程,就是边听孩子说话,边在寻找可以找到什么样的线索,把自己的东西塞进去,让孩子知道TA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让TA听自己的。 所谓倾听就是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到问题,不执着于自己的思维体系。 但很多家长往往觉得,“按孩子的来,想怎样就怎样,那不是让孩子得寸进尺吗?”这个内在底层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那么无论你花多长时间倾听,想去理解孩子,当你执着于底层的信念,你跟孩子就没有交集,你被信念限制的交流,只会让你们之间的沟通显得浅薄、生硬。 第三、真正的尊重和接纳孩子 在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去分享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同时有弹性的允许孩子有选择。 作为父母当然可以提建议,我们需要明白,“建议”意味着作为父母只是最大限度把自己能看到的可能性呈现给孩子。 至于孩子如何做决定,无论孩子接受或不接受,作父母的唯有尊重,不能越俎代疱。 当我们问孩子:“作业做完没?”、“今天上课听讲没?”等等,潜意识里都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很多父母会说自己就是很担心,那么在亲子关系沟通之前,就带着对这种担心的觉察,你忍不住想问孩子,想从孩子获得某种掌控感。 而为什么需要掌控感,是对于自己没有信心,不信任,对自己的未来有担心。 这其实这跟孩子无关,是父母把这种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期望通过孩子听话来缓解自己的内在动荡。 没有信任就谈不上接纳,因为接纳的前提就是信任。父母要不断的信任自己,才能够信任孩子和他人。 所以父母的成长就尤为重要,当然这是需要去练习,也是需要过程的。这里有些步骤供父母参考:
第一步:换种方式温和,真实的表达。 比如: 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可以跟我分享的吗? 作业方面需要我支持吗? 问的同时允许孩子的拒绝; 第二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长,父母唯有分享和作好榜样才能最大走近孩子。 第三步:不要和孩子进行权利斗争,这样很容易形成互相敌对的状态,而对关系和谐没有帮助。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无论你之前提供了多么预见性的答案,但孩子没有采纳,你都不要去评判,或者说“我早就知道会这样”之类的话去证明自己是对的。 另外,作为父母也需要知道,某种程度上孩子需要在错误中成长,如果你不允许他们做决定,他们也可能会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做错误的决定。 那时也就意味着你失去了Ta的信任,也错过了支持Ta进行调整的机会。 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 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乘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
|